《中天的夢想驛站》CNN冷戰紀錄片:冷戰和緩
【朝鮮發展核導彈目的 是借鏡中國經驗 以核武取得與列強平起平坐地位 確保金氏王朝不會遭到推翻 此主軸從金日成即確定.金正日開始落實 但朝鮮核武問題 與當年美蘇對峙及中國發展核武截然不同 大國博弈較為節制 也知道最終要坐上談判桌 1975年前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夫即與美國簽署“共同開發太空”化解危機 朝鮮核武問題甚難複製此經驗】
1969年的美國,迎接新元首,也準備開啟美蘇冷戰的新轉折,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,「當尼克森就任時,包括傳統智庫,所有媒體,和那些自稱知識分子的人,都認為他是個好戰分子,」季辛吉。
橫亙在尼克森面前的第一要務,是如何讓美國從越戰泥淖中,全身而退,「尼克森和季辛吉知道,戰爭對我們的社會意味著什麼,那些爭論,困擾,財政支出,人員傷亡,不僅對美國,對越南和其他國家都是災難,」季辛吉助理溫斯頓羅德。
因為民間反戰聲浪高張,尼克森若能成功讓美軍撤退,有助於他一上任就能鞏固民調,「所以今晚,我要對你們,美國"沉默的大多數"人說,我懇請你們支持,我謹以我的總統競選做為承諾,承諾我們將以和平方式來結束這場戰爭,我已經擬了一分行動計畫來確保我的承諾,從你們這得到的支持越多,這個承諾就會越快兌現,我們的分歧越多,敵人就會遠離談判桌,」時任美國總統(1969年11月3日)尼克森。
「尼克森很自信,對於越戰最大的反對,來自於徵兵和死傷,而非美國在越南的地位,美國不會在乎是否轟炸河內,他們所厭惡的是美國青年,被迫應召入伍,被送往越南,戰死,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諾頓哈普林。
此時的蘇聯,正進入布里茲涅夫領導的時代,軍事力量強,核武器數量甚至超越美國,但在他統治後期,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,蘇聯經濟已陷入停滯,「布里茲涅夫在很多方面是坦誠的,他歷經整場衛國戰爭,所以他懷抱強烈的責任感,要盡最大努力來避免戰爭,」布里茲涅夫顧問喬治阿巴托夫。
美中破冰,被視為冷戰時期,尼克森和季辛吉聯手的重大成就之一,他們藉由非正式管道不斷尋求破口,讓蘇聯領導人大為光火。
1972年3月,北越向南越發起新一輪攻勢,尼克森回敬以更大規模的空襲。
此時正值美蘇高峰會前,尼克森轟炸蘇聯盟友北越,莫斯科談是不談。
事實證明,尼克森是對的,1972年5月22日,他成為第一位造訪克林姆林宮的,美國現任總統,峰會也成功達成限制進攻性,和防禦性核武器的協議,奠定了冷戰緩和政策的基礎,「上周五,我們在莫斯科開啟了第一幕,以終結1945年以來的敵對時代,我們向新時代跨出了第一步,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個核大國,將相互克制,限制軍備,有了這一步,兩國的安全都將得以加強,我們已開始調查那些多餘的,危險的,劇增的核武器,整整一個時代,美蘇兩國的關係竟依託於他們之上,通過消除畏懼的根源,我們已經開始消除雙方的畏懼,這不僅是為了美蘇兩國,更是為了全人類,」尼克森國會演說(1972/6/1)。
尼克森從莫斯科返美的兩周後,水門案爆發,競選連任小組內的五名成員被捕,深陷醜聞的尼克森忙得焦頭爛額,而此時的季辛吉也周旋於,和北越的多輪談判。
但即便越南和談最終挫敗,仍無損於尼克森的聲望,他輕而易舉地贏得了連任,還再次下令轟炸北越。
當河內和海防血淚撐過了戰爭史上,耗時最久的轟炸,南北越終於點頭答應,季辛吉為他們擬的和約,美國順利從越南撤軍,西貢政權得以保留,但北越可以在南越駐軍,「尼克森稱之為"光榮的和平",季辛吉在玩三角戀,以促成緩和政策,越南只是緩和政策的一顆棋子,這是我個人的分析,然而,不幸的是,這對南越人民來說,並不是好的結局,」南越情報處Nha Duc Hoang。
1975年8月1號,布里茲涅夫抵達赫爾辛基,包括美蘇及幾乎所有歐洲國家,共同簽署了這項,關於國際安全與合作的協議,自此,美蘇以太空合作,取代了冷戰中經年的對峙,緩和政策,讓美蘇火箭得以共存,不再為戰爭所用。
更多內容,請看影片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iwt1aanVMoPYUt_CQYCPQg